目录

麦芒txt_麦芒11手机参数配置

中国财富网资讯2024-11-05 14:20:44720
●中山大学以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麦芒行动秉承和实践着这一理念,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跨学科,学生志愿者来自全校不同学院,在活动中培养并展现跨越学科的限制,超越自身的局限;二是实践性,活动深入田野,勇于实践,了解社会现状,解悟百姓心声;三是不俗气,活动立意脱俗,所关注之处超越了个人利益。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 ● 麦芒项目以学院学科专业优...

  ●中山大学以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麦芒行动秉承和实践着这一理念,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跨学科,学生志愿者来自全校不同学院,在活动中培养并展现跨越学科的限制,超越自身的局限;二是实践性,活动深入田野,勇于实践,了解社会现状,解悟百姓心声;三是不俗气,活动立意脱俗,所关注之处超越了个人利益。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

  ● 麦芒项目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面向全校搭建一个以“学术研究、通识教育、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学习分享平台。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张应强教授

  ● 麦芒行动的志愿者参与了汶川震后社区重建,到如今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多元考察与服务,传达的不仅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学术研究精神,也是独立思考与实践的勇气,更是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

——项目总负责人周大鸣教授

  

  

▲学生志愿者在白裤瑶族聚居地

  

  麦芒行动

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的麦芒行动——蜀粤桂地区服务学习项目(原博雅项目)于2009年初起,经历8年的积淀与成长,建立了横跨三省十地的通识教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四校区学子遴选角逐,面向全校组织具有相关能力背景和特长的志愿者到汶川震后社区以及基层乡土社区开展社会考察、社会工作服务、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和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特色农业考察、潜在经济资源考察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调研活动,至今约千人参加报名。

  溯源

  从灾后重建到农村社区的考察与服务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成为震后灾区最重要的课题。从2009年9月开始,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公益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把周大鸣等四位教授在地震灾区等地设立的七个站点(四川地区的南坝站、水磨站、三台站;广西地区的广西民族博物馆站;广东地区的连南站、从化站、玉树站)作为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将学生培养与灾区重建的研究与服务相结合。

  

▲三台站学生志愿者为当地小学生上课

随着项目认同度的增加以及学生需求的增长,基地开拓了以探索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与发展、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民俗文化考察等多种模式,力求使服务与研究更具有多学科性、长效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八载时光,项目的关注点从最初的汶川震后社区的重建,转向了对蜀粤桂三地农村社区的考察与服务这一更加深远的命题。

  ▲学生志愿者在水磨镇进行社区调研

如今,项目已逐步探索出以“学生—学校—社区”互动为模式的服务学习实践育人新模式,使研究、学习、服务和学生的兴趣挂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精神

  密群科经世致用 为百姓寻麦觅芒

  八年来,项目志愿者带着“密群科经世致用,为百姓寻麦觅芒”的服务精神,深入田野。他们从震后人民的生计模式、外出务工情况、养老现状等角度出发,探讨地震后社区在经济、社会、观念方面的重构;配合当地社工站,对高山村落、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等方面问题展开调研;在修缮农耕博物馆、村史修订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

麦芒txt_麦芒11手机参数配置

  ▲学生志愿者与当地居民

  通过项目的调研和实践工作,志愿者们对震后社区重建和农村社区现状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分析问题的思路,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学会“脚踏实地”与“平等交流”,了解基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构建起公益活动的新思维。

  

  第八期志愿者感言

2016年,第八期活动选取了四个教学基地,分别是四川地区的水磨站、三台站和南坝站,广西地区的广西民族博物馆站。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志愿者组成团队,在校接受导师指导和培训后,于暑假前往各地,联合专业学者及国内外相关服务团体开展服务学习。下面是第八期志愿者同学的感言。

  广西民族博物馆站

■ 刘雪宸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4级

我们的田野调查点在一个白裤瑶族聚居地,作为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它被尽量原生地保护在千百年来生活发展的地方。这正是我们好奇的:“民族生态博物馆”这种模式起源于国外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的地区对文化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大多较为贫困的国情下,这种模式到底对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当地博物馆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的调研以访谈为主,和普通村民聊天了解生态博物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拜访村县干部了解政府与生态博物馆的合作模式;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工作日常、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感受最深的是,保护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提升当地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从内心觉得自己特别愿意去保持这种独特,而经济的发展可能是这种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吧。在我们看来瑰丽异彩的民族文化,当他们在家没法吃饱穿暖,需要外出打工的时候,他们向往的其实反而是我们看来平凡普通的生活,有的人甚至不喜欢自己的民族服饰,觉得它某种程度代表了贫穷。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保护最棘手和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政府和博物馆等多方一起努力。

■ 陈雅迪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4级

暑假有幸参加了社人院的麦芒行动广博站调研活动,来到了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作为一名工科生,对我来说,下到村庄里访谈村民,感受白裤瑶文明,去到集市体验原汁原味的白裤瑶生活,攀爬从未被开发过的、依然还住着白裤瑶族人的岜山……这些都是全新的,从未有过的绝妙体验。亲眼见到被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白裤瑶族的日常生活,感受现代文明对古老白裤瑶文明的冲击,我内心十分感慨。保护原始村落和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任文頔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4级

  如果说用一个词语来定义这次麦芒行动广博站的征程,那么我觉得引用陈书记在启动仪式上所说的“脱俗”二字最为合适。所谓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应当是心灵上的脱俗,而在大山里的神秘的白裤瑶寨,我的心灵真正得到了一次洗礼。难忘路边山间随时可见的文化印记,难忘百褶裙的美丽和针针手工的刺绣,难忘此生从未见到的满天星空和完全放空自己的黎明爬山之旅。在这里,我见到了任何景点都无法比拟的大美,唯剩下心灵的震撼和自由的回归。一次次访谈让我深知文化守护传承的艰难,原来所谓的文化强国还任重道远。和博物馆的深厚友谊让我后悔怎么告别没有再正式一点,但我们所有队员共同约定了要再去那里,那一片净土。

  南坝站

■ 闵婕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前往南坝做田野,对我来说,是意外之喜。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有幸聚集在一起,在10天的时间里共同吃住,一起作息,有欢乐,也有对后“重建时代”的南坝暗自的忧虑。做南坝、平武旅游调研,我们真切感受到镇上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蓬勃热情和希冀,同时也管中窥豹,在报告中客观地写下我们的担忧。做民间信仰的调查,尽可能融入地方语言体系,直至发现灾后剧变、经济文化重生与信仰密切相关,感慨良久,发觉其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感谢“麦芒”,感谢在调研中帮助过我们的居民、老师和同学,期待重逢。

麦芒txt_麦芒11手机参数配置

■ 陈呈奕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012级

七月四川,山雾笼罩,就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坝,开启了我们的调研之行。虽然调研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我依然记得刚到成都时大家在火车上熬过四十多个钟之后疲惫不堪的眼神,也还记得刚到南坝镇时大家因不能适应当地生活而焦躁的心情,还记得选题出现争议时大家迷茫地左顾右盼。但这些只是小小的不愉快,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大家一起调研时与访谈对象的谈笑风生,一起参加美食节品尝各地风味小吃,一起完成调研任务回到成都时的喜悦。南坝一行,短短十天,收获的不仅仅是报告和友谊,还有一份对自己来说很难忘很宝贵的经历。

■ 徐子扬 岭南学院 2015级

这会帮到谁?能让生活更好吗?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这绝对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调研,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深入到社会中去的机会。我们总是渴望着接触社会,让社会感受到我们的存在,这一次我们知道怎样做最好。

在麦芒,在南坝,我们就可以。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无奈的乐观,能够感受到当地政府满怀信心地期盼,能够感受到一个震后小镇不断恢复的活力。这是关键,这是一切。上千分钟的交谈,上万字的记述,只为一次肯定,只为能够骄傲地回答:我们能帮别人,以我们的建议。我们能带去想法,试图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能表达,我们的意义。世界有多宏大,视野就有多宽广。麦芒有多出色,经历就有多出彩。

  三台站

■ 李杜青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已归来一月有余,大家却仍然心念着那里。我们9个队友每天伴着乡间的骄阳与热风,夜晚浩瀚无际的银河同吃同住,相伴成长。

娃娃们炽热而清澈的眼神、居民的质朴而热情的招呼、生动有趣的课堂与展示、课间活动欢脱的游戏、在课堂上抱着吉他弹唱、繁重辛苦的讨论与准备、深夜与蛇生死搏斗的惊险、蚊子在鼻孔打转的无奈……这些苦与乐,都变成了我们宝贵的回忆。我们是朋友,可以相互照顾,嘻嘻笑笑,一同服务,一同调研;我们也是亲人,共享一个杯子一个碗,一份豆花一杯酒。

在三台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每天都是考验。我们疲倦过,抱怨过,但只要队友一个肯定的眼神,我们就会心暖,坚定地说:“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三台。”

■ 刘志远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十多天的服务和调研,我们一行九人在当地三所小学同时授课,和社工团队合作举办盛大的夏日派对,分组走访小镇周边的各个村落,还考察当地佛教寺庙等等,活动丰富而有意义。同时,我们也和当地的居民有非常愉快的接触,我们访谈了近两百位家长,和当地佛教天宫堂的守护人亲切交谈,结识了十余位小助手兼翻译。当地人对我们也特别地友好,上课第一天就有家长硬送给我们一盆手工制作的凉粉,超市店主免费送我们蚊香,孩子们也非常欢迎我们。我们志愿者在这里奉献了两周时光,更收获了整个夏天。

■ 陈静仪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相比我们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他们教给我们的更多——他们带着我们回到更为质朴本真的生活状态,让我们学会如何生活。家长为表谢意亲手制作凉粉,孩子们用草丛的枝叶编制精巧的花环,我们不亦乐乎地和小山羊嬉耍,我们观照并参与着另一个群体的生活。

略显突兀的我们每天游走在村间,渐渐与各家商店餐馆熟络,聊日常聊往事。在慢节奏的生活中开展调研与服务,每一次交流都是两个具有不同经验的群体在思维观念碰撞的过程,其趣味不言而明。

  水磨站

麦芒txt_麦芒11手机参数配置

■ 匡子瑞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在四川阿坝州水磨镇上,我们走访了旅游开发区、新型社区与高山村落,对当地旅游业、震后重建情况、社区营造、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最终完成了关于因自然灾害或政府规划所造成的失地农民生活与生产状况的调查。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地居民的娱乐活动比较贫乏,所以在一周的策划、准备与宣传之后,我们为当地居民开展了一场大型社区游园会,设置了各类文体游戏和生活常识猜谜。

这次活动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恢复,并非仅仅在于建筑的重建,在物质基础上对于配套产业的提升,对于居民教育和就业的关注,对于现代化社区的营造,才是真正影响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面。

同时,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行的伙伴在走访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感谢麦芒行动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走入田野,践行真知,用所学服务社会。

■ 秦礼松 管理学院 2014级

在水磨半月,触摸到了青色的山和流动的雾霭,触摸到了古镇的雨水和她的脾性,触摸到了她厚重而灿烂的历史,也触摸到了一些故事和讲这些故事的可爱而质朴的人。我们穿着绿色的志愿小马甲穿梭于古镇的每个角落,我们追寻游客、农民、商户的脚步,走过的每一家店铺、社区,采访的每一个人,举办的每一次活动都给我们带来感动和回味。半个月的欢声笑语,感谢调研团队的每一位同学,感谢志愿站的每一位社工,更感谢水磨,感谢麦芒。收获颇多,终身受益。

■ 邓卓昀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5级

  参加麦芒,前往水磨,是过去半年里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和一群有趣的能人成为了小伙伴,一起坐30个小时的火车,同玩各路桌游,共赏沿途美景;一起在水磨街头走街串巷,不同学科背景的数颗头脑凑在一块儿调研当地情况;一起与社工亲密接触,紧密合作,为当地社会服务出一分小小的力。麦芒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在田野中发现真实的自我,在田野中找到前进的目标。它点燃我探索身边世界的热情,启发我思考内陆地区的发展,给予我独自走向远方的勇气,激励我踏进从未涉足的领域,带领我习得各种各样的新技能。如果能重来,我还愿意与志趣相投的你们一起深入田野,一起寻麦觅芒。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报

作者: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编辑:董文森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liuzhenhui.cn/post/279900.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